周围的职场人,除了少数几个给自己打工的以外,没有一个人喜欢上班。
有一个算一个,平常见了面,几乎人人都顶着一张“上班脸”。甭管聊到多么有趣的话题,多少都带着一些疲惫感。只有在假期里,才算活过来了。但只要一提到上班,好不容易出来的红润生气,也会瞬间消失:哪壶不开提哪壶,干嘛这么扫兴!
问过很多人,都想过什么时候能够停下来。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,自己啥也不用管,好好歇一歇。但如果你真的叫他停下来,却又似乎没法停。
人在职场,似乎只能是奔跑不停。
有的认为自己不能停。平凡打工人,不具备停下来的条件。一旦停下,就像不少人讲的那样,手停口停。即使没那么夸张,再怎么能够维持,停下来还是会影响到生活的消费水平。特别是人到中年的职场人,肩上的担子重到没法停。一家子老老小小,难不成真的停下来啃老?有得给你啃,就算不错了。再多想想,更多的负担,似乎一眼看不到头。所谓的消费降级,自己降下来可以无所谓,但家里的吞金兽可不行。
有的则是不敢停。物质上,似乎没有那么大的负担。更多地,是来自心里的感受。或者说,一种对停滞的恐惧。不错,停下来之后,就可以啥也不管,啥也不干,好好歇一歇。但正因为啥也不管啥也不做,也就啥也不操心,人的状态就变了。
不操心,不好么?
各人有各人的答案。但至少,不操心,不一定就很好。很多东西,都是用进废退。当你每天沉浸在一些信息中的时候,可以很敏锐地抓到其中的变化,对市场的影响,对自己工作的影响,等等。一旦停下来,啥也不操心了。对这些东西不触碰,不思考。不用想着这个产品,那个业务,对它们的敏锐度,往往就会下降。换句话说,反应速度上,会变得迟钝。
这种迟钝,有时会让人感到恐惧。散漫的时间长了,你会觉得,自己的整个人,也会变得有点散。无法集中思考一些东西,脑袋有点空空的。暂时歇一歇,可以让自己喘口气。但停的时间长了,人就钝了。
职场是一场马拉松。当我们成年,成为一个世人眼中的大人,就不得不担负责任,不仅仅是旁人的期望,也是自己对自己的期许。除非谁可以保证,以后,永远都不需要再进入竞争状态,不需要对任何人负责,否则,我们总是要工作,总是要承担一点东西。
当然,上班不等于工作,工作不等于上班。但一个有点约束的环境,会帮助我们更加自律。责任感逼着我们去往前奔跑。一旦停下来,肌肉萎缩,想要拾回速度,没那么容易。芥菜树下看,更好的方式,或许是调整节奏,而不是干脆停摆。
不管怎么样,都是要做一点事情,动一点脑子,让自己运转得更好。